图片名

全国服务热线:18937119788

陕西万荣县“旱地变水田”走向高效灌溉节水农业之路

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04-23 46655次浏览

昔日旱地变水田2120年7月20日,看着桃树上结满的果实,万荣县皇甫乡陈闫村村民...

昔日旱地变水田1650701544(1).jpg

2120720日,看着桃树上结满的果实,万荣县皇甫乡陈闫村村民杜清泉欣喜地说:春浇时,用上了管道引来的黄河水,我家的两亩半桃树,以前浇地得200多元钱,现在只用四五十元钱,以前3个小时才能浇完的地,现在1个小时20分钟就能浇完,真是价格便宜还省时。

万荣县地处峨嵋岭台地上,是有名的干疙瘩”“旱疙瘩2019年,万荣县全年用水量1亿多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就占到约9000万立方米,占比高达86%以上。

对水的渴求是当地群众多年来的梦想和追求,并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基础工程和改善当地生态的重点工程。十三五以来,万荣县积极推进北赵、西范、夹马口北扩、汾南灌区改造等引黄工程,先后实施了西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贫困村灌溉扩面工程,皇甫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里望乡水源置换工程等多项农田水利工程。

通过大面积实施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有效防止渠道渗漏等,从技术层面拧紧了水龙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主要是采用PVC管进行输水灌溉,相对于混凝土渠道输水和井灌渠输水,可以节水10%-20%,管道输水系数达到0.95以上。在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关,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各个施工环节,专业人员成立技术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再监理。村干部自觉带头,群众自发搭手,矛盾困难自行化解。

三分建、七分管。在工程顺利建设的同时,万荣县把工程后期管理作为重点工作研究,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配套了计量设施,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深化水权水价制度改革,从制度上拧紧了水龙头。为了确保项目效益更大化,在每个受益村,村民推选出德高望重、公信力高、责任心强的人士,成立3人到5人的用水协会,建立公开规范的管理制度,负责水费收取、管道维护等管理工作,让群众用水有保障、浇水更放心。

据统计,目前全县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耕地面积达到38万亩,占到全部水浇地面积的46%。到2020年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50万亩。

产业兴旺百姓富

万泉乡桥头村的果农屈景春,家里有7.5亩果树,对于他来说,这些年为他省下了一大笔钱。他算了一笔账:用黄灌水浇果树,1亩地每年浇3水,一次80立方米,比用井灌水节省300元到500元,而且省工省时,旱涝保收。有了黄灌水,果农的苹果、桃等亩均增产在1倍左右,农民的腰包自然跟着也鼓了起来。

十三五以来,万荣县累计发展农田灌溉面积39.67万亩,全县灌溉面积达到8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65个贫困村水浇地面积达到18.2万亩,较2015年新增6.4万亩,贫困村人均2.3亩水浇地。老百姓用上了水量大、价格便宜、省工省时的黄灌水,取得了一优一带、三减三增效应。

一优就是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农田灌溉扩面,为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县初步形成一大优势产业、七大特色板块农业格局。一大优势产业即果业产业,七大特色板块即粮食、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畜禽、三白瓜、干果等特色板块;一带就是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水利工程建设,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培育智慧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定制农业等新兴业态,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路子更广,增收更有保障;三减就是减少投资、减少工时、减少风险。三增表现为增加了产量、增加了商品率、增加了群众收益。

在万荣县万泉乡北涧村村民王泽的蔬菜大棚里,因为实施了水利灌溉微喷设施,以前的大水漫灌浇菜改为了定时喷灌。正在进行喷灌的大棚里,犹如下着蒙蒙的春雨,滋润着棚中绿油油的蔬菜。王泽说:用了这个微喷设施,省水、省工又省时,土地不板结、菜还鲜嫩。现在坐在家里打个电话就能自动浇水,让浇多少浇多少,比下雨都好使!如今,王泽的6个蔬菜大棚,年收入达八九万元。我家现在买了小汽车,吃穿都不愁。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庄稼地用水有了保障,再旱的天庄稼也有好收成!王泽高兴地说。

绿水青山换金山

要想把黄河水引上山,除非柏叶落了柳叶圆。这是从前流传在万荣县孤峰山一带的民谚,也是老百姓盼水最真切的写照。

孤峰山是万荣两山之一,更高海拔1411米,周围环绕着万泉、皇甫、高村3个乡镇20余个贫困村。过去群众背靠孤峰山、望着黄河滩,祖祖辈辈盼老天下雨、盼政府引水。为了改变周围群众贫困生活,结合区域特点,2017年,万荣县投资4216万元,依托北赵引黄工程,实施孤峰山生态修复提水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在山顶修建了调蓄池,有效改善了山上2万余亩林地的生态环境,让山下1万亩荒地变成沃土良田,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为山区贫困群众的产业注入生态活力。一座山涧流水、林木苍翠,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绿水青山,正矗立在河东大地,成为闪耀在中条山和吕梁山之间的一颗明珠。

黄河水上了孤峰山。随着孤峰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山体周边乡村的旅游产业实现全面升级,形成了以袁家村杏花节”“涧沟古村落”“桥头滑雪场三益园研学为主题的环孤峰山旅游圈,周边贫困群众成为最直接的受益群体。

随着孤峰山生态修复,围绕孤峰山丘陵坡地种植的苹果、黄金梨等名优老品种在水利的保障下,品质、产量有了新提升,因旅游业而兴起的采摘、农耕旅游、休闲农业等新生业态也逐渐兴起,沿孤峰山形成的旅游点在美丽生态的大环境中更加彰显魅力。与此同时,一二三产业之间所形成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更加明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更加深入人心。